• 微信号:YuRunFoundation
  • yurunfoundation@sina.com

Category Archive经费申请

老年人也需要性:中老年性交易深度调查

引:此文中所提到的东大桥中老年性交易研究由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赞助,故转发此文。原文出自腾讯火线。文中照片由研究者单独提供,版权归玉润基金会所有。


摘要:某名校社会学系博士苏萍(化名),曾参与多次艾滋病课题研究。2011年,当她走进南部某省C城的东大桥地区时,所见所闻带给她极大的震撼。2016年4月,苏萍在和其团队长达五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论文对C城东大桥的历史、农村老年男性在东大桥“找妹子”经历、从事卖性服务的农村中老年女性状态、东大桥的艾滋病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讨论。

撰文/滕安

图表/ 杨尧

编辑/ 柯林

老人为何会找小姐,什么样的小姐会为老人服务?为什么八九十岁的老头路都走不稳,却还会买春?对医学常识的无知,出卖身体的中老年女性和买春的老头都不戴安全套,导致有些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上图为东大桥拆迁前街区

某名校社会学系博士苏萍(化名),曾参与过多次艾滋病课题研究。2011年,当她走进南部某省C城的东大桥地区时,所见所闻带给她极大的震撼:没想到在如此脏乱差的地方,中老年人性交易“红灯区”却供需两旺。而二三十元的交易价格、提供性服务大姐们命运之悲苦、以及他们对待艾滋病的态度,都令人惊讶。

在C城东大桥,据当地疾控中心统计,最多时大约有200多个性工作者。但由于她们的流动性、隐蔽性,政府和民间都无法统计出确切人数。

从2011年到2015年间,苏萍在C城东大桥做了累计8个月的田野调查,四次到该地区,每次一个月到三个月。她重点追踪访谈了41位农村老年男性,其中33个嫖客,其中30位是艾滋病感染者。她还对15位出租屋小姐进行过访谈调查,同时她还详细访谈了老年男性、店铺老板、C城市疾控中心官员、老年嫖客老伴等数十人。

C城东大桥是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码头文化、商业文化和普通百姓市井文化交融。其他街区已非常现代化,但东大桥仍是脏乱差,面临着拆迁整改。这里街道狭窄,路旁是低矮的旧楼房。一层临街商铺大多是理发、缝衣、编筐等店面,街道上还拥挤着从山上挑担贩卖物件的小商贩。沿河的那一边,不少吊脚楼被埋在小山一样的垃圾堆里。靠近河岸的地方还临时搭建了有几十间棚户屋,里边住着中老年小姐。她们有时候关着门做生意,有时候就敞着房门洗衣或做饭。河堤上,不少老头子来回逡巡,不断向棚户屋张望。

在苏萍的观察中,早上七点不到,东大桥就开始热闹非凡,早点摊、地摊摆出来,一些老爹也已经背着手或者拿着包就出现在街上,从事性交易的大姐们要不已端坐出租屋门口,要不也打着艳丽的遮阳伞走到河堤上揽客。

浮萍般的大姐们,称租来的房子为“屋”。东大桥的“屋”对这些大姐而言,虽被人指指点点,但与在发廊、酒店等其他地方比起来,她们觉着这里更有尊严、自由和控制权。“屋”不大,大多没有卫生间,也没有自来水,只能摆得下一张床,还有个烧蜂窝煤的小炉子用来做饭。

2015年苏萍离开东大桥时,那里已开始拆迁,很快将建设成为河岸旅游休闲度假区,而那些大姐有些回到老家带孙子孙女,有些分散到市区隐蔽的住宅区中继续“做生意”,而时常光顾生意的老爹,也随之而去。

2016年4月,苏萍在和其团队长达五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论文对C城东大桥的历史、农村老年男性在东大桥“找妹子”经历、从事卖性服务的农村中老年女性状态、东大桥的艾滋病情况等方面展开详尽的描述和讨论,展现中国内陆农村老年男性和中老年女性在衰老和弱势的生存境况中追求个体欢愉和家庭生计的过程。如今,该论文正在准备出版中。

笔者根据论文内容和对苏萍的访谈,对这个最底层的中老年性交易群体群像进行浅描,试图折射贫困乡村中老年人情感上的伤痛和传统家庭关系的变化。

当然,类似现象也并非C城独有,在很多城市隐蔽的角落都存在。从事公益服务的“青原色创新实验室”李艺泓也曾对江西J城中心区一条老巷子里的老年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老人买春”是一个研究空白

苏萍走进东大桥,最初源于对当地老年人艾滋病流行情况关注。她很早从数据上发现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率上升,历年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下文简称HIV/AIDS病人)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但近年来,国家流行病学数据体现出趋势之一就是老年人感染报告数增加明显。

而苏萍发现,截至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流行病学调查已显示如广西凭祥、湖南湘西地区、江西部分地区等,老年艾滋病感染者呈上升趋势,且几乎都是经异性商业性行为传播。

目前,中国越来越关注养老问题,但苏萍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性需求较少有人关注。国内社会科学界对“老人找小姐”问题的研究基本空白,一些媒体报道过老年人被抓嫖新闻。报道解释认为,老人经济条件好了,身体不错,因为孤独来找小姐。但苏萍认为这些理由无法深入解释那些成群结队找小姐的老年人,他们不仅仅是孤独。

为了与二三十岁的“小姐”区分,苏萍用“大姐”称呼这些四五十岁甚至60岁的性服务者。C城东大桥是附近农村老年男性的“市中心”,他们在此买卖货物、社交、求医看病、休闲娱乐,也是他们“找妹子”的地方。

苏萍发现,当地的老头即老爹会通过“看”、“走”、“谈”以及“帮拉客”的方式和大姐之间互“撩”互动;通过“摸一下”、“来一下”、“聊白话”等暗语讲价买春;更有老人与大姐成为情人。

大姐们认为自己“下水”很丑,不光彩,但也有的人认为“笑贫不笑娼”,没钱更会被人瞧不起。她们不会告诉家里人做什么,但其实不少人的家人知道,但只要她们持续向家里寄钱,家人就装糊涂。

在东大桥,做卖春生意的大姐与房东形成“共生”关系,在她们遇到骚扰和被联防队员抓时,房东会提供帮助。实际上老年嫖客对当地警方而言也是难题,东大桥性交易价格太低,老爹都很穷,抓嫖客时抓到这些老爹,因为担心老人身体出意外,不敢长时间拘留,又难罚到款,各方面也就没有动力来扫黄。

揽客大姐唱“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不用说话,只需一个眼神,卖春的大姐和卖春的老人,都知道对方意思。有个老爹,逡巡多时,路过“丰满大姐”屋子时,先瞅了瞅四周,见没人注意他,先前腿脚不利索的他,却能一个箭步冲进“丰满大姐”屋里,随后急切关上了门。

还有一次,一个老爹跟老伴路过,老伴在前面走,老爹在后面,他看到“丰满大姐”就放慢了脚步,一边走一边用力扭着头看,脸上表情紧张又愉悦。走了很远还扭着头,让人担心头会扭断。

临街的大姐不会主动揽客,她们只消搬把椅子坐在门口,与路过的老爹“眉目传情”。而租住深巷子的大姐,为了“生意”只能到河堤上揽客,她们也最吸引老爹目光。

她们打着红色、粉色、黄色等鲜艳的遮阳伞,穿着鲜艳衣服,有的大姐还穿短裙、黑丝。每天上午9点到12点左右,打伞的大姐在河堤上眼神迷离,10点钟到11点生意最多。研究者苏萍发现,揽客最活跃的是粉伞大姐和紫伞大姐,一个妖娆,一个诱惑。

穿红衣、撑粉伞的大姐盯上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爹,跟在老爹身侧边走边唱“女人是老虎”: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他们没有过多交流,老爹侧耳听了会儿歌,就跟着她走向巷子。粉伞大姐向巷子深处走,起初老爹还有点儿犹豫,站在桥头犹豫了一会,后来就跟着粉伞大姐进了屋,大约七分钟后,这位老爹从屋里走出来,脸上表情满足。

12分钟后,粉伞大姐又回到了河堤上,她撑着粉伞跟另一个老爹搭讪,伸出两根手指,要20块钱,老爹摇头,粉伞大姐有些恼:这都没得!生意没谈成,不过老爹也没白来,临走搂了大姐一下,手在大姐屁股上摸了一下。

紫伞大姐身穿修身黑衣短裙、黑丝袜,是粉伞大姐的“竞争对手”。一个老爹刚走到河堤中间,大姐用紫伞挡着,拽了一下老爹衣袖,问老爹要不要,老爹看了看她,起初没动,但当紫伞大姐往巷子深处走时,老爹也就跟着走进去。10多分钟后,做完“生意”的紫伞大姐又回到河堤。她瞄上了一位拄着拐杖、走路颤颤巍巍的老爹,老爹看起来至少80岁。

“二十块钱,玩下嘛,来嘛!”紫伞大姐眼里都是媚态,嗲嗲地说。随后她慢慢踱步向前走,三步一回头,老爹着魔一样,拄着拐杖迈着小碎步跟着。紫伞大姐已走进了巷子,而老爹还在桥头,紫伞大姐回头喊:下来嘛,来嘛!

老爹左右看了看,看没人注意,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进巷子里。巷子口那片拆迁后留下的碎石瓦路,对于老爹是个考验,老爹走得小心翼翼。拄拐老爹从往巷子里走,到走进紫伞大姐的屋子,到做完生意出来,用时约12分钟。

这些大姐们对七八十岁的老爹并不惊讶,其实来买春的老爹中,年龄最大的九十四岁。

上图为桥头打伞招揽生意的大姐

在东大桥“做生意”的大姐一直处于流动中,但年纪越大的大姐,流动性越低,如爱玩牌的“赌王大姐”已在东大桥15年。

“赌王大姐”总结说,东大桥客源稳定,虽然这一带没有“红灯”标志,但对周边乡里人而言,这是他们往来交通便利的商业区,很多老爹都是固定客人。另外她们与房东及周边商户有着互惠关系,互相照顾生意,“在其他地方,要看老鸨脸色,做生意还被抽成,在东大桥,做一个还是做两个,没人抽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跟谁做,想休息就休息,在这里300块钱租房,是自己的空间,想关门就关门,也不像以前担心被派出所抓了罚钱。”

这些大姐们还认为,这里主要做老爹的生意,老爹的时间短、效率高。一般大姐不让老爹脱光衣服,只求速速解决,基本上每个老爹找一次妹子,从进门到离开,只要10分钟左右。夏天湿热,一般只有半个上午、做五六单生意。而春秋和冬天,大姐们一天可做10多次至20次生意,这样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这也和当地疾控中心根据免费安全套发放情况间接计算出来的数据比较一致。

带孙子的大姐:等孩子睡着了“做生意”

在东大桥做性工作者的大姐,绝大多数都婚姻都不美满,几乎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不靠谱的丈夫、一两个有问题的儿子和需要养育的孙儿。

这些大姐没人从年轻时就做小姐,他们从乡里出来,做过很多工作,如卖菜、宾馆服务员、保洁员等,但因工资太低无法养活全家。

“带孙子大姐”有个不到2岁的孙子,她无奈地说,要等孙子睡着了再做生意,她专门做熟人生意,自己安排时间。

东大桥的性工作者大姐都有着相似身世,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和丈夫没感情,性格不合。

带孙子大姐的婚姻也是父母包办,因为家里太穷,选择范围很窄,只能找又聋又哑的老公,结婚后她担负一家开销,后来她曾带老公出外卖菜,但照顾不了,只能把老公送回家,她自己开始接客人,同时他还帮人洗衣多赚些钱。

“女儿小的时候我去地里摘包谷,没管她,她父亲带着,但是父亲残疾,没有看好女儿,女儿抱着农药当成饮料喝,最后也变成残废。”带孙子大姐的厄运连连。

因为家里有两个残疾人,政府每人每月补助150块钱,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015她除了养残疾老公和残疾女儿,又多了一个孙子,家里人看不了,她就带着孙子“做生意”。

“我一辈子什么都得不到,什么福也没享过。娘的关爱,婆家的照顾,老公的帮助,都没有,照顾两个残疾人就够辛苦,最后孙儿还要我来带。”带孙子大姐忍不住流泪,感叹命运不公,但她不想回家,说一看到残疾老公就烦。

东大桥的大姐几乎都结过婚,生过孩子,只有个别四十岁出头的大姐没做奶奶,其他人都是奶奶辈,其中很多人已与老公离婚。

年轻时,她们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媒人介绍,家里兄弟多,在农村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父母普遍认为养女赔钱,嫁出去减轻负担。这些大姐受教育程度又都在小学以下,婚姻非但未能改变命运,反而命运更悲惨。她们与老公难以交流,生孩子后普遍做了结扎或带环。

比较矛盾的是,她们理解老男人为何到东大桥找小姐,知道老头子缺少跟老婆交流,缺少关爱,但她们却愤恨自己老公去嫖娼。另一方面,很多大姐的老公都知道妻子在干什么,认为妻子“脏”,拒绝跟妻子过性生活,但却向这些大姐索要钱财,然后拿钱去赌博、喝酒等挥霍。

平时大姐们也羡慕城里人夫妻和睦家庭幸福,“都是一样的人,但我没他们命好。”大姐们普遍埋怨老公对抚养孩子没付出,没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但她们也从不反思自己对儿孙的教育问题。

打扮时尚的“二房东大姐”在东大桥租有两处房子,白天做生意,晚上要带两个都在读小学的女儿。她是这里唯一养着宠物京巴的性工作者,她老公来东大桥第一件事,就是翻她皮包,找到钱就去花。

除了不幸的婚姻,大多数大姐也都有一个没出息的儿子,她们“下水”的原因最初也是为了养儿、养孙。

“你是大人,你要管儿、管孙。”一位大姐的儿子总向她要钱。她回老家会给孙子们买衣服及生活用品。大姐们的儿子,很多人知道母亲靠出卖肉体赚钱供养着他们孩子,仍旧认为是天经地义,还继续去喝酒、赌博。

二十六岁时吴大姐守了寡,她的老公被毒蛇咬死。她的一儿一女也赚不到钱,“如果我不出来做小姐,想养活两个孙子,儿媳妇就得出来做。”有次吴大姐回家看五岁的小孙子,孙子说:“奶奶,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我也想上学。”吴大姐红着眼睛说,她就是“做生意”累死,也要让孙子上学。

平时吴大姐舍不得给自己买贵些的衣服,赚了钱大部分寄回家,她的很多衣服是向别人讨要的,或花上五块、十块买的。

大姐们命运类似,有的大姐老公是残疾人或长期生病,有的因矿难去世,大姐不得不成为家中经济支柱,供养整个家庭。在东大桥卖春十多年的“赌王大姐”,与婆婆不合,因贫困曾到广东、浙江、河南的工厂干过,但没攒下钱。她的妈妈死得早,有时她还给爸爸钱。离家五六年后,她走上了出卖身体的路。

做“生意”不妨碍找情人

在东大桥的很多大姐,大都有熟客和情人,不但能提供经济上帮助,也能获得保护,遇上难缠的人或问题,有个情人更有安全感。有的大姐曾被警方抓了,她的情人老爹会去交罚款。

情人之于大姐,有搭伙过日子、保护、生活上帮扶等方式,与在河堤上打着伞揽客的那些大姐不同,沿街屋子大姐不会主动揽客,如“丰满大姐”只需开着门,坐在门口,路过的人就明白。

丰满大姐有时穿粉色T恤、黑色西装外套,有时穿嫩黄短袖、外套对襟外披,里面T恤颜色鲜亮,吸引别人。

上图为出租屋前行走观看的老爹们

很多老爹“饱眼福”也是到东大桥的目的。调查者统计,57个老爹中95%以上路过租屋时只是驻足看一会儿。

“有些老头子不做生意,但是几乎天天来,就为看看,他们一天来回好几趟,对我们这边房子痴痴望着,痴痴地看。”

有一次晚上,“丰满大姐”男朋友覃老爹喝了酒跑来找她,被她打了出去,但有了事他还是会帮忙,“我有时没钱,想回家,他就给我交房租,有时没米了,他也给我买。”丰满大姐觉得覃老爹对她真心,他还给丰满大姐买了电饭煲。

覃老爹是附近的村民,进城修桥打工。他跟丰满大姐在一起已两年多,每晚到丰满大姐屋里住,就省了租房的钱。每个月,覃老爹回村看一看老伴,平时覃老爹会给丰满大姐买些生活用品,比如蔬菜、水果、药物等。

“下岗大姐”有个长期合住的老爹,老爹以前做过公职,现在年纪比较大了,一只眼看不清楚,但声音洪亮,常和下岗大姐一起吃饭。当下岗大姐做生意时,情人就躲到外面。下岗大姐曾被人抢走过金耳环,现在有情人保护她心理踏实很多。她对这位老爹也十分关心,为了给老爹眼睛做手术,下岗大姐出了一万多块钱,带老爹到上海看病。

大姐们还攀比情人送的礼物,和丰满大姐相熟的大姐说,情人有时从乡下带腊肉和鸡蛋送她,还有一位大姐情人曾带她到去旅游。爱打扮的“美美大姐”就被其他大姐羡慕,她的头发梳着辫子,穿短款蓬蓬裙,背一个双肩包,化着淡妆。美美大姐爱笑,一笑脸蛋有酒窝。其他大姐调侃她,“她多幸福啊,衣服也是老公买,包包也是老公买。”大姐们说的老公,就是美美大姐的情人。

情人老爹不再像普通嫖客一样,每单生意都结算,而是用帮大姐购买日常用品、交房租等补偿。基于双方熟悉和信任,大姐和情人性生活不戴套,虽然疾控中心人员常告诫,但他们还是不当回事。事实残酷,不少大姐和情人老爹染上艾滋。

那个每天边绣十字绣边等客人的60多岁老太太,2013年当地疾控中心检测出她感染了HIV。2015年苏萍再去找她时,十字绣老太太已被她的情人老爹接走,两个人到其他地方生活,这个不离不弃的老爹情人获得大姐们一致称赞。

大姐们不愿脱上身衣服

C城东大桥大姐做生意不愿客人脱光衣服,更不愿客人脱自己的衣服。脱穿衣服会占用时间,大姐希望速战速决,多接客人。她们其实愿意做岁数大的老爹生意,因为老头子每单生意时间更短,被抓现形几率也低。

“有的老头两三分钟就完了,像公鸡一样快。”大姐们说“公鸡型”的老爹很受欢迎。也有老人身体不太好,大姐们也担心老年人服用药物发生意外,大姐们最怕吸毒“吃粉”的人,担心被抢劫、发生意外。有的老头子不愿戴套子,做生意前,大姐们要倒一盆温水,帮老头子清洗,然后悄悄戴上套子。

大姐们也排斥抚摸和亲吻,认为这是性服务额外的事,但有些老爹会跟大姐商量,钱照给,但只摸几下。爱好打牌的“赌王大姐”说,口水、气味都很脏,多给钱也不同意。“有时老爹对着我,我就扯了纸把嘴捂上。我的脾气暴,有时就骂人。”

研究者认为,中老年妓女是个底层中的最底层。东大桥大姐“做一次生意”仅二三十元,她们记得20多年前做一单生意才五块钱,甚至萝卜白菜也能换一次。

“赌王大姐”表示,交易价钱越便宜、接客越多时,安全套使用率越低,“一天接十五六个人都不戴套子啦,套子一块钱一个,这也是一笔成本。”

当地疾控中心曾根据东大桥大姐们去免费领取安全套的数量推算,大姐们平均每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生意最好的月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

大姐们的花费主要是交房租、吃、穿及打牌。每月房租200到400元,吃饭很节约,买东西主要是很便宜的衣服、生活用品。

除了生活必需和寄回家养儿养孙的钱,随礼是大姐们主要开支,亲戚各种婚丧嫁娶、满月、升学等都要随礼,一年可以随出去上万元。

尽管赚钱辛苦,但东大桥大姐们又痴迷打麻将,以五元十元为基点,有的人半天能输掉四五百甚至上千元。大姐说,这是她们唯一娱乐和寻求刺激方式,打麻将输钱不心疼,这也是她们互相交流、融入圈子的途径。

七旬田老爹染艾滋仍“找妹子”

虽然感染了HIV(艾滋病毒),但70多岁的田老爹根本没当回事,政府防艾人员告诉他,以后别再去东大桥找妹子,以免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别人或再染上其他病,但田老爹还是会偶尔去买春。

生于1940年的田老爹回忆,小时候他第一次到东大桥就被繁华给震惊了:沿河一排排吊脚楼,人来人往的码头,形形色色的商人,花枝招展的妓女……那时农村人去一次东大桥能回味半年。最吸引男人的自然是有魅力的女人,那个年代打扮时髦的妓女是东大桥一景。

70年过去了,暮年的田老爹仍痴迷东大桥,那里有他魂牵梦挂的“妹子”,10多年前他就去东大桥“找妹子”,一年去三四次。

从没见过、也不知道安全套的田老爹,感染了HIV。“我早也是死,迟也是死,怕啥死啊?”田老爹一点也不担心艾滋病,他更担心孤老无依,瘫痪在床没人管。

感染HIV后,田老爹家里有了低保补助,他说是疾控中心帮他办的,“因祸得福”的田老爹和老伴对政府感恩戴德,一直说政府关心他们,生了病还给免费治疗。

同样因在东大桥找妹子而感染艾滋的赵老爹也看淡生死,他的房子“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晚上躺在床上数星星”,屋前就是他劳作了一辈子的农田,现在他还在种。

赵老爹的女儿已远嫁,不能时常回来看他。感染艾滋让他有一种解脱感,他不怪政府,只怪自己命不好,也在感谢政府给他免费药物吃。田老爹、赵老爹等老人都会流露出“来日无多,及时行乐”的想法。

小时候田老爹家很穷,他是四兄妹老大,为了养家,小学没读完的田老爹就开始干活挣公分,他一年干活至多能挣个几十块钱。家里四五个劳动力,一年才挣100多块钱。“逢年过节,生产队长发个肉票,半斤肉,一两斤油。”

经过1959年饥荒,见过饿死人,修过水库、公路、干过木匠的田老爹,一直干到40多岁,幸亏田老爹有木工手艺,生产队发不出粮食的年代,他就到街上买一碗饭,回家分了吃。

年轻时,田老爹喜欢和工友去东大桥听戏,二十六七岁时,田老爹才经人介绍娶了小他6岁的老伴,后来有了孩子,干活辛苦,夫妻早早就没了性生活,而且很多人因计划生育早早结扎,导致心理也很受影响。“有人被强制结扎后认为变成太监,所以去东大桥找妹子,就是想证明自己还是男人。”

田老爹在东大桥有“老相好”,每次路过他都会去看一下这个妹子,回家后还常打电话联系。田老爹问过相熟的妹子,为什么要做这个,妹子说她娃儿们要读书,没钱。

苏萍认为,这些老爹曾是生产力主力军,他们出身正,都是贫农,在集体化过程中听话干活,但他们的受教育期和青春期都在集体化制度中度过,婚姻是为了繁衍和养育后代。老爹们缺乏倾诉亲密话语和建立亲密关系的空间和机会。所以他们会跟大姐们说“我想你”、“我喜欢你”,大姐们表演愿意听,对老爹们来说就是一次情感倾诉。

老爹们家庭收入主要靠孩子打工给钱,老年男性在家庭中失去了对于钱的支配权,没有权威和地位,他们有种被遗弃的感觉。

预防老年人性交易传播艾滋的难题

C城的疾控中心人员会定期走访东大桥,给性工作者发安全套,并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但疾控中心有力不从心的尴尬,如性工作者的具体人数无法准确统计,性工作者会隐瞒卖春次数,甚至倒卖安全套。

在该省和C城市疾控中心的支持下,苏萍等人对2009年由流行病专家做的一项调查进行了再分析。这项调查中46男,34女,80个老人中小学学历和文盲有63人,这80个老年人中,有78个不使用安全套,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一小部分觉得没必要。已检测出的农村老年女性,感染途径多为配偶家庭内传播。该省疾控中心对27个老年男性HIV感染者的人的配偶进行检测,发现14例HIV阳性。

这78个在性生活中不使用安全套的老人,26个是因为老年夫妇双方中有一方结扎,8个上环,31个不知道使用,11个认为没必要使用。

2010年,C城市疾控中心曾在东大桥市场进行摸底调查,28位大姐中发现3例HIV阳性。这三位大姐,都已是奶奶。她们得知感染艾滋后,并不是担心生命,而是怕官方阻止她们继续做生意,还担心会传染给孙子。调查人员发现,几年后其中两个感染艾滋的大姐仍在继续“做生意”。

相比C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宣传的健康知识,东大桥的大姐们更相信自己姐妹间互相传授的“健康知识”,清洗男客的下身,观察男客是不是“看起来”干净,然后大姐们还要清洗自己的下身,认为洗洗就能预防脏东西、病菌,有的会清洗安全套重复使用。

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景军教授认为,女性性工作者有80%来自农村,普遍家庭贫困、教育水平低下、绝大多数都经历过创伤、缺乏正式工作机会。低端性工作者中,44%都是大于36岁的女性,但她们的感染率却占到性工作者艾滋病感染人群的近60%。景军认为,中老年暗娼比年轻暗娼在面对艾滋病时更易受伤害。

【完】

社区精神康复之路-长期住院精神障碍者的日常生活

该研究系第一届“玉润健康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之一。研究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台湾辅仁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林建宇。田野调查在某精神疾病康复中心开展,此报告为阶段性进展报告。

一.  项目简介

 

社区精神复健的发展运动始于(美国)1940末及1950年初,是长期机构化及重复住院的替代方案,而许多计划是到1970年代去机构化运动后才被重视。

 

1977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推出“社区支持计划”,才开始建立社区化照顾体系,1980、1990年代才渐趋重视,成为照顾的主流(Worley, 1997),其意义是强调参与者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贡献和责任,且以个体的生活功能为焦点,强调个人优点,而非临床症状或病人角色(Worley, 1997)。[1]

 

社区复健已成为当前精神康复之趋势,当前研究多半关注专业人力配置、资源不足或某技术应用于特定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复健之成效,若以Worley提出“以个体的生活功能为焦点,强调个人优点,而非临床症状或病人角色”为构框,大多技术成效研究采以量化方法进行研究,又回到临床研究忽略个体之声音,本研究试图回到个案日常生活中以个体微观视角出发,探寻病人在返回社会之需求,并以此提供社会政策制度另一种思维视角。

二.  项目预期成果

 

台湾自1994年通过《精神复健机构设置及管理办法》,大陆自2013年正式实施《精神卫生法》,北京市今年5月19日发布《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提升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资源。

 

研究者以在台湾参与社会工作协作经验进入田野进行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比较两地不同社会制度下精神康复模式之异同,可为即将开展之政策实施提供观点。

 

DL精神康复中心是DL医院支持下的民办单位,2004年因院内复健科不足而成立精神康复中心,运营以政府购买服务方案为主,当前的精神康复尚未有明订法令规范设置及标准的康复流程,也象征着弹性多元容纳各种实验性的空间。DL精神康复中心C主任自1993年开始于DL医院,24年来经历从复健科到精神康复中心转型,原先单纯的医疗病房收容逐步发展出相对开放自主管理的家庭病房、从提供传统工疗(编串珠、绘画)到日常劳动生产(食堂、筷子包装厂)的机构康复,透过访谈C主任中心的康复项目的历史,了解精神康复中心欲对病人的实践,是构成机构内病人日常生活的基底。

 

按照“精神康复”定义的原则,分作三阶段: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机构内病人通过精神科药物达到消除症状和防止复发,通过特权观念培养恢复生活自理,通过机构劳动恢复功能阶段,然而机构康复的实践离“重返社会”始终有着一段距离,“家人不愿接回”是最常见的答案,而精神疾患监护人多为父母或配偶,“家人不愿接回”背后又有哪些因素,中国大陆地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政策也逐渐朝向去机构化,除了补足社区硬件资源、医疗资源,监护人作为责任承担者不愿接回背后的核心为何,透过访谈接受监护人(家人)决定安排长期住院的病人,过程的博弈/协商/自我说服如何发生,原有家庭关系亲职角色,经历病人(反复)发病后如何变化,权利与责任、污名与福利如何作用在家人关系中。

 

三.  项目具体进展

 

5-7月到医院内参与部分病人的生活。我所关注的对象是住在”家庭化管理式病房”(院内人员简称“家庭病房”)的病人,不同于传统病房(院内人员简称“大病房”)一切由机构安排,吃饭、抽烟、看电视与院区内户外活动24小时皆有护理人员管理(避免发生危险及病人出逃),能入住家庭病房的病人是病情相对稳定、能生活自理、能参与院内劳动,除了需要参与院内劳动以及不能离开医院大门,此阶段的病人是检视机构康复的成果也是返回社会家庭之前的再训练,但不少病人已在家庭病房内长住超过10年仍未返回社会。目前家庭病房男病人约15人,女病人6人。

家庭病房3人一间的房间,能自行摆设房间、打开水泡茶、抽烟(自己拥有打火机)及使用3C电子产品。

病人CZ、LH合养的猫,“养猫”也是家庭病房的“特权”。猫有时候不在房里,但病人不担心,因为猫饿了总会回来。我田野调查期间入住的其中一晚半夜12点被蚊子吵醒睡不着,从家庭病房走到院区大门,试想着病人若要逃院会有多困难,发现门卫室是关着灯的。

我的室友LH,住院第17年,吃了药没劲,不想回家,一天两包烟,红梅一包三块五。

筷子加工厂约10人,不分假日的劳动,每日劳动约5-6小时,一切由病人自主运作,老板只需要用微信通知班长(病人)隔天需要的厂牌与箱数再来载货即可。

简单的外卖,是十年如一日病房生活中的小确幸。

将近两个月与病人的密集接触,从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谈话中得知大陆社会仍对精神病人有很大的恐惧与污名存在,过去在台湾社区复健工作方法之一是带着病人入校园演讲,一部分让大众重新认识精神病人打破刻板印象,另外也是让长期与社会脱离的病人重新接触社会建立社会关系。因此在7月离开北京田野前,办了一场由RM大学师生所组成的“DL医院参访&生命经验工作坊”。

几乎所有RM大学师生都是首次参访精神病院与接触精神病人。

经过全日工作坊对谈,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对精神病人有着新的认识,不同于大众传媒所建构的意象,也开始思索精神病人回归社区康复生活的艰难议题,并一致在回馈单上表达愿意在参与相关的志愿活动。

RM大学学生看见病人手作的串珠艺品感到十分惊艳。

病人CZ在六、七年前完成的“新时间概念设计图”,曾寄到美国NASA,但未获回音。CZ要求我在工作坊上要发给与会的师生。

 

“只希望看到人能理解,不在乎谁去发表运用。我只是经历过短暂的一笔…”

-CZ在工作坊后四日社群软件上发布的消息。

 

目前已经完成院内病人11位及部分专业人员之访谈。

 

阶段性发现:

近年实施的精神病人社会福利政策旨在减轻医疗负担与协助病人返归社会。然而立意良善的政策反倒使病人“获得性失权”的现象,例如公司/工厂雇用残疾者可免缴大病统筹费,反复住院多次的某病人以残疾人身份挂名于工厂但未实际从事该工作,获得医保减轻医疗负担,家人在访谈中表示过去因为医疗负担大多半年内便接回,有了福利补助后便不想接回,此次住院已长达10年。

 

当前领有精神残疾证精神病人采全面监护人制,监护人与病人可能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冲突而产生“有监无护”的现象,例如监护人为手足,父母遗留房产/房屋拆迁费需分配,但病人住院期间无法管控财产,部分监护人可能因代管财产等经济利益不愿将病人从医院接回。

 

四.  项目下阶段工作计划

文献整理、研究报告撰写、资料整理与分析及访谈台湾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者。

 

台湾自1994年通过《精神复健机构设置及管理办法》,法规中明订社区精神康复之执行管理办法,期望能以累积20多年之社区精神康复经验作为参照,访谈台湾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者是项目下阶段工作计划之重点之一。


[1]  谢佳容,萧淑贞(2006).台湾社区精神复健机构的服务现况与展望.精神卫生护理杂志,1(2),41-49.

2017年第一届“玉润健康研究基金”评选结果通知

注:因基金会管理规定和工作需要,先前发布的“玉润奖研金”正式更名为“玉润健康研究基金”,特此声明。


还记得一个月前的玉润健康约定吗?

没错,结果出来啦!在过去一个月中,我们收集到意想不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书若干,后经过强大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一一打分评审,经过勤劳的项目工作人员计算分数和排位,已选出健康研究项目共15项。

恭喜这15个研究者和研究团体啦!入选名单和资助金额如下:

  1. 林珠云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生 关于华南某家精神医院的田野调查 10000元
  2. 姚雨萌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 重塑“重生”-保山福音自愿戒毒中心的叙事、实践与身体感 10000元
  3. 李宛霖 中山大学/硕士生 辅助生育技术下的生育文化研究 8000元
  4. 齐腾飞 清华大学/博士生 宗教机构兴办养老比较研究-以佛教与基督教教会兴办养老为例 8000元
  5. 林建宇 台湾辅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 社区精神康复之路-从长期住院精神障碍者的日常生活探寻 8000元
  6. 帕克米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生 维吾尔族老年抑郁症社会影响因素及生命历程田野研究 5000元
  7. 刘新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 城市育婴家庭的喂养实践研究:行动逻辑与社会机制 5000元
  8. 罗士泂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人类学叙事下的自闭症儿童研究 5000元
  9. 田远帆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 消失的瘴气-一个滇边佤寨的病与痛 5000元
  10. 吴文萍 中山大学/硕士生 老年人脑卒中患者的多元照护-以广州及周边城市脑卒中病人康复实践为例 5000元
  11. 孙彤阳 北京协和医院/硕士生 人口老龄化视阈下的护工调查研究 5000元
  12. 姬凌辉 上海复旦大学/博士生 《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研究(1928-1949)》 5000元
  13. 郑泽颖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 何枝可依:自闭症群体的疾痛 5000元
  14. 吕晓朦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 不同精神康复机构社区辐射力的比较研究 5000元
  15. 郭亚兴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 农村学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逻辑与机制探究 5000元

再次恭喜这15位研究者或研究团体!这些研究深深吸引了我们,选题重要且有趣!期待玉润健康为这些研究提供的微薄支持,能够结出更好的研究果实。

接下来,敬请各位研究者关注邮箱和微信,我们会将正式项目合同、经费预算和使用、项目管理和评估等事项一一告知。也请未中选者和其他朋友记住玉润,记住来年的第二届“玉润健康研究基金”哦!

2017年第一届“玉润奖研金”招募令

一.玉润奖研金简介

为支持“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成立并启动“玉润奖研金”项目,旨在推动有关健康的社会科学研究,诚邀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田野调查的青年学生积极申请。

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对老年、女性、儿童等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健康发展,以及资助社会科学领域的健康研究。“玉润奖研金” 由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设立主办,并获得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院所学术支持。该奖研金关注人类健康、医疗卫生及其他健康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包括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公共卫生、经济学、心理学等专业领域,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对人类健康的研究兴趣,推动学生积极增加社会调查和实践,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并从青年学者视角推动相关健康议题的政策建议。

二.申请要求

  1. 面向范围: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田野调查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博士)。
  2. 申请主体:个人或团队均可。
  3. 奖励金额:根据项目申请实际预算分配,每个项目5000-10000元。
  4. 项目资助数额:15-20个。
  5. 材料要求:玉润奖研金申请书一份;专家推荐表两份。

玉润奖研金申请表

玉润奖研金专家推荐表

三.接受资助的要求:

  1. 论文写作和出版需要注明: 受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玉润奖研金”资助;
  2. 积极配合参加基金会有关奖研金的学术活动和部分宣传活动,包括中期评估、专题研讨会等;
  3. 如果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另有奖金或出版基金支持。

四.评选标准

作为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的主要项目,玉润奖研金严格遵循基金会项目管理规范,成立专门的学术评选委员会。项目部负责“玉润奖研金”的申请、档案管理等行政和资金管理工作。

学术评选委员会是奖研金的决策和学术评选机构,负责奖研金项目遴选、中期和终期评估,并为基金会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学术评选委员会成员全部由高校从事与健康研究相关的社会科学家和学术期刊高级编辑组成,成员主要包括:景军(清华大学)、王天夫(清华大学)、程峰(清华大学)、赖立里(北京大学医学部)、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张有春(中国人民大学)、富晓星(中国人民大学)、苏春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石金群(《青年研究》杂志)等。

五.申请时间安排

首届玉润奖研金项目时间安排如下:

申请截止日期:2017年6月9日。

申请结果公布日期:2017年7月9日。

项目中期评估日期:2017年11月。

项目结项论文/报告提交日期:2018年3月9日。

项目总结交流会日期:2018年4月。

六.申请材料报送信息

申请表须以申请者本人的电子邮件提交至yurunfoundation@sina.com

专家推荐表须以专家电子邮箱提交至yurunfoundation@sina.com

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联系方式为:

  • 北京玉润公益基金会项目部 张海萍 女士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金泉时代1单元805室(100101)
  • 联系电话:13811309809 13911901229
  • Email:yurunfoundation@sina.com
  • 网址:yurun.org; 微信服务号:YuRunFoundation

其他未尽事宜的解释与修订工作由北京公益基金会项目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