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号:YuRunFoundation
  • yurunfoundation@sina.com

关爱佳木斯精神疾病项目计划书

关爱佳木斯精神疾病项目计划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然而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尚不足5成,就诊率则更低。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1/4。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痴呆、抑郁发作、躁狂发作等13种疾病。重症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极大可能导致自我伤害或出现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大多数重症患者没有经济能力并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和专业监管,昂贵的治疗费和住院费对普通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卫生部要求各级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规范》监控重性精神患者,国家卫生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开重性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纳入大病医保,部分城市开展了免费治疗。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已超过千分之六,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我国已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数有800多万人,如果再加上偏僻乡村地区尚未就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全国精神分裂症病人总数很可能已接近1000万。[2]庞大的患病群体中,能够接受免费治疗的尚属极少数。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等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精神科床位密度为1.71张/万人,大多数中西省份床位密度仅在0.7至2.0张/万人之间。虽然较2006年的1.12张/万人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总数仍然不足,并且资源分布极为不合理。北京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目前在档治疗和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有6万余人,其他二线、三线城市因为医疗资源匮乏、缺乏精神科医生等原因,收治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更为有限。

目前,在中国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很多精神病患者在经过急性期治疗和康复后,无处可去,只能继续留在精神疾病康复医院。据了解,很多医院已经康复且达到可出院程度,但因为社会和家庭不接受返回的滞留精神病人达到在院病人总数的40%-60%。在这其中,中老年精神病人为数众多。他们患精神疾病的原因有脑功能衰退的原因,但也并非绝对。有些中老年人受到社会生活环境因素影响,比如面临退休、空巢、躯体疾病、婚姻变故和子女关系等,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

1.目背景

佳木斯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建于2008年,主要收治、收容、收养当年为开发建设北大荒至今仍滞留在垦区患精神疾病的知青及其子女。2005年,垦区残联对农垦104个农场展开详细调查摸底,统计结果显示患精神疾病知青228人,有家人照顾的87人,单位照管的59人,在其他精神病院治疗的36人,流落在社会无人监管的34人,另有12人被关锁。根据调查结果,农垦总局党委决定,依托黑龙江农垦总局精神病防治院,在佳木斯市立项投资筹建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该项目2008年立项,于当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8年底安养中心建成后,农垦精神病防治院开展了一次“春风化雨行动”,由专家组成医疗队派专车下农场走连队,将117名患精神疾病的知青及子女接入安养中心,进行治疗康复。对一些患病较轻、有家人看护的知青由中心派医务人员定期上门送药,实行居家服务。

通过治疗、康复,现已有10人治愈出院,仍有107人在中心治疗。有些年龄大的患者身体多项功能已衰退,生活不能自理,完全由护士负责照顾。另有一些患者恢复较好,但不愿回家或家人不想接回去,然而他们又不能长期封闭于病房中,否则社会功能就会衰退,甚至丧失。为避免他们社会功能衰退,并提高生命质量,安养中心在医院对面租赁了占地7公顷的智能温室大棚,作为患者的康复基地,每天到康复基地进行康复训练的病人50人左右。

调查显示,由于地处边疆,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信息闭塞,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落后。除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有外出培训机会,其他医生和护士能够获得的培训机会很少。在给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遇到难题,缺乏有经验的专家指导,医护人员多数依靠自己慢慢摸索解决方案。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与其他精神病院面临同样的挑战,即康复得好的患者,由于社会歧视,家庭拒绝接纳回归,没有家庭等因素,有些已经康复的患者无奈继续滞留在医院,长此以往这些患者的社会功能将逐渐丧失,再要回归社会就难上加难。

2. 项目目的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位于佳木斯的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提供临床医疗技术支持和实地学习开展经验交流,提高当地医护人员能力,号召社会各界对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多关注和关爱,减少歧视,同时通过社会学研究,专家讨论等方式,探索针对精神病患者群体的有效干预模式,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政策建议。

3.项目活动计划

根据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发展现状,结合佳木斯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需求,并依据默沙东公司企业文化,计划在2013-2014年度完成以下工作:

3.1专家赴佳木斯开展医护人员心理建设及职业支持

中华医学会了解到,保守估计,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已达一亿人以上,而目前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仅16,383人,平均每10万人仅有1.26名精神科医师。尤其随着老年精神疾病的不断高发,老年专科尤其是能够从事老年精神疾病专科诊治的医疗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缺口,老年精神病学工作人员培训体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很少有人关注负面情绪对精神科医生的感染和影响。专家呼吁有关方面能够更多关注精神科医生这支队伍: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更多的投入,同时也要在心理支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如果精神科大夫都患上了精神疾病,谁给精神疾病患者看病?

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护士基本都是本省的,从护校考上来,或者从农场调配上来的。护士里最年轻的20岁左右,也有即将要退休的。由于精神病院医生社会地位不高,又是清水衙门,很多医生都不愿意来工作,所以病区缺乏医生。目前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是凭着一份爱心和耐心,坚守着岗位。由于能够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少,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技能和康复技巧方面,存在很多挑战。

活动方案:为了更好解决安养中心医护人员在为知青中的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各项挑战,包括临床技术,康复技巧和模式等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难题,项目计划邀请我国精神病临床治疗专家和康复专家到佳木斯安养中心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以期为解决医护人员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帮助。

专家赴知青安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内容计划包括:根据知青安养中心反馈需求,专家到佳木斯安养中心将针对安养中心工作难点开展讲座,并针对现场查房时病例进行讨论,开展现场医疗指导等,同时计划帮助安养中心建立远程会诊。除医疗临床技术支持,将设置由医学社会学专家、老年社会学专家讲授特殊人群社会支持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素养。

3.2医护人员到北京参加经验交流及培训

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依托于黑龙江农垦精神病防治院,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业务收入是综合医院的十五分之一。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困难,很难吸引新人,保留人才。

由于地处边疆,信息相对闭塞,安养中心除主任医生和护士长,其他医护人员接受职业培训和外部交流机会很少。在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能及时得到专业指导。同时,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肩负很大责任和心理压力,因为与外界交流少,长期无法得到舒缓。

活动方案:为了使知青安养中心的医护人员能够更好为知青中的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和服务,项目计划输送安养中心医护人员到北京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他们的治疗技能和康复服务水平,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开拓新的思路。同时,知青安养中心医生和护士,介绍他们多年工作经验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北京专家交流,从而推动探索精神疾病中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

关于培训教材,项目在踩点调查中将调查了解佳木斯知青安养中心医务人员的具体水平和需求,及需要接受哪些方面培训,根据其具体需求确定教材或者编纂教材。

在北京开展学习交流的单位计划包括:

(1)北京回龙观医院

精神康复医学作为该医院的特色和重点学科,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精神疾病康复治疗技术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CCRT)、艺术行为治疗(包括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美术治疗等)、家庭干预、职业技能训练等。采用周间病房的方式,强化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适应;利用书画、舞蹈、戏剧、音乐、陶艺等艺术手段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并开展职业技能训练。

(2)北京安定医院

集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健康促进、回归社会和康复等的临床、科研、教学、对外交流于一体,包括开放康复治疗、职业康复治疗、日间医院康复治疗、社交技能缺陷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缺陷或减退康复治疗、行为矫正治疗、提高药物依从性康复治疗、预防复发康复治疗、回归社会康复治疗、家庭干预治疗、艺术行为治疗和森田治疗以及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适宜技术等。
(3)北京市海淀区精防院

引进了意大利特伦托精神卫生中心UFE运行的先进经验,并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意大利爱心与服务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创立出一套新的康复模式,设立院外康复场所——玫瑰园、月季园、水仙园、牡丹园、常乐园、海棠园共5个回归社会模式的康复机构。

(4)北京市大兴精神残疾人农疗康复基地

占地300亩,由病区、活动区、康复区(包括果园70亩、种植、养殖共42亩)三大部分组成,集治疗、休养、生活技能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农疗康复是躯体、心理、社会、劳动治疗与康复有机结合。

(5)北京市朝阳区大柳树精神病康复中心

采用康复训练与药物维持治疗相结合,全面康复的模式,在精神残疾人入住后实行分期(疾病期、波动期、缓解期、慢衰期)和分级(完全开放、半开放、条件开放)管理,以家庭化管理式病房、日间照料站、职业康复站等多种康复模式和较完备的康复设施、设备以及场地。针对精神残疾人讲究卫生能力缺损、日常生活料理能力缺损、家务(工作、学习)能力缺损、关心和兴趣能力缺损和社会交往能力缺损五个方面,灵活采用矫正、情景模拟、示范指导、作业训练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措施,实施有计划、有目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精神残疾人恢复或建立一定的社会生活技能,以住宿和日间照料两种方式为精残人提供康复服务。

3.3滞留垦区知青精神卫生状况调查

在精神疾病的诊疗与照护中,社会支持是不可忽视甚至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尤其是滞留垦区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城乡差别、子女返城、养老等问题,致使这一群体面对较多精神卫生问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学学科优势,邀请对社会支持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前往佳木斯知青安养中心,及周围垦区,实地了解并指导基层实际工作。

活动方案:本项目将设计为知青精神病患者提供照护的医护人员访谈问卷,滞留垦区知青访谈问卷,滞留垦区知青所在社区管理人员访谈问卷,滞留垦区知青家庭其他成员访谈问卷。在访谈调研过程中,将比较进入精神卫生照护与未进入照护的知青,调查他们的家庭成员组成、社会关系结构、亲朋好友互动、社区交往模式等基本情况。在比较讨论这两类老年人群的支持系统与行为特征的差异后,以期能够分析这一具有特定人生经历的人群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并提供具体的应对建议。

3.4专家咨询及政策建议讨论会

精神卫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包括临床治疗、康复服务、精神卫生立法、精神卫生政策等。目前中国精神卫生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精神卫生法的推动和实施、符合国情的精神卫生政策的出台和推广、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回归模式的探讨等。本项目依托于佳木斯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在开展一系列活动基础上咨询权威专家,为解决目前中国精神卫生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建议。

活动方案:通过组织咨询专家,撰写政策建议报告。通过一天讨论会,探讨关于精神卫生领域临床治疗、康复服务、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政策等议题。

政策建议内容包括:根据当地情况,探讨精神病人的社区管理、精神病人社会救助治疗等议题。通过对边远地区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疾病状况调查,长期住院原因调查,长期住院病人生理自理能力及护理状况调查,探索影响精神病人回归的社会因素。

(6)通过对“治疗-康复-回归”模式的探索,推广和复制,使中国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从中受益;

(7)通过项目的试点研究,提出针对中国精神卫生领域存在诸多问题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完善的国民健康政策,为民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1]雅虎资讯2011年11月16日

[2]《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20期

huangmou

留下您的信息